脱毛膏算是脱毛产品里性价比高、使用也方便的产品了,是不少爱美人士的必备用品。但它真像商家宣称的那样“脱得干净、不留黑点”吗?用起来安全吗?南都鉴定评测实验室随机购买了10款市场畅销的脱毛膏进行了检测,同时征集消费者对测试样品进行了试用体验。我们来看看测评情况:实验室检测 检测项目及结果1. 巯基乙酸含量检测巯基乙酸是脱毛膏中常见的脱毛成分,通过和毛发中的蛋白发生反应,破坏毛发的角蛋白二硫键,让毛发变得脆弱易断,一擦就能脱落,从而达到脱毛的效果。 但巯基乙酸含量不是越高越好。过量的巯基乙酸可能会引起皮肤红肿、刺痛、产生灼烧感等。根据《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年)的限值规定,巯基乙酸在脱毛膏中的含量需≤5%。检测结果:10款脱毛膏样品的巯基乙酸含量都在限值范围内,均符合要求。2. PH值检测毛发在强碱性环境中更容易失去抗拉强度,从而更容易脱落。所以为了让脱毛效果更好,一般脱毛膏的pH值都会偏高(碱性偏强)。不过,碱性越强越可能刺激皮肤、导致过敏。QB/T 5108-2017规定,脱毛膏的PH限值应在9.5-12.7的区间之内。检测结果:10款样品的pH值都在规定的区间范围内。其中,有2款脱毛膏pH值达到12.4,临近限值。3. 重金属等有害物质检测一些劣质化妆品为了达到美白遮瑕的效果,会添加含铅、汞等重金属的化合物,同时在化妆品的原材料、生产过程、包装等也可能引入汞、砷、铅、镉4种重金属及二噁烷等有害物质。这些有毒有害物质可能会从皮肤渗透到体内,危害健康。比如造成血铅、血汞等重金属中毒情况,甚至诱发癌症。检测结果:10款脱毛膏样品均未检出汞、砷、铅、镉四种重金属以及致癌物质二噁烷。4. 甲醇含量检测因为甲醇对神经和血液系统有影响,因此本次测评还对部分脱毛膏样品,参考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对甲醇含量进行了检测。检测结果:10款脱毛膏样品均符合2000毫克/千克的限值要求。总结:本次检测的10款脱毛膏样品,其巯基乙酸含量、PH值、甲醇含量均符合限值要求,也均未检出二噁烷、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消费者试用体验:脱毛效果 刺激性 气味1. 脱毛效果10款脱毛膏样品中,消费者反馈有7款在试用后有黑点或毛发残留,其中1款抑毛效果也较差,在出现黑点后的一两天就开始长出新的毛发。而这7款脱毛膏中有6款宣称其“不留黑点”。 2. 皮肤刺激性10款脱毛膏样品中,消费者反馈有3款在使用后皮肤出现了局部红肿、瘙痒,以及刺痛的症状。参与试用的李女士表示,在手臂和小腿部位试用其中1款脱毛膏十分钟后,手肘处开始发痒,并按随着略微刺痛的感觉,在使用完后还出现了局部红肿,而小腿处却并未出现该类症状。3. 气味10款脱毛膏样品中,消费者反馈有6款气味不好闻,部分产品味道刺鼻。总结:一款脱毛膏效果好不好、使用感受怎么样,还是要亲自试用才知道。选购时,可以结合买家评论进行判断。消费者建议1. 不建议在面部、私处等敏感部位使用 面部、私处等的皮肤比较脆弱敏感,使用脱毛膏容易引起过敏、刺激、甚至感染和炎症。 2、敏感肌肤慎用 敏感肌肤在使用脱毛膏前最好先做过敏测试。 3、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 如果操作不当,如涂抹过厚、时间过长等,可能会导致皮肤受损,引发感染等问题。 4、每周使用次数不要超过2次 频繁使用脱毛膏可能会对皮肤造成过度刺激,导致皮肤粗糙、干燥等问题。 5、不建议长期使用 长期使用脱毛膏可能会导致毛发越长越粗,越长越黑。还可能会使毛囊受损,引发毛囊炎等问题。
近日,欧盟委员会发布禁止在食品接触材料中有意添加双酚A(BPA)以及其他具有相似结构的双酚类物质的提案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这一提案的实施将给食品包装、橡塑、涂料等行业及上下游供应链带来深远的影响。何为“双酚A”?“双酚A”(也称BPA), CAS NO.: 80-05-7,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主要用于生产聚碳酸酯、环氧树脂等多种高分子材料,也可用于生产增塑剂、阻燃剂等。 BPA化学结构图 常见的双酚类化合物包括BPA、BPB、BPS、BPAF、BPF、BPZ、BPAP等。其中,以BPA使用最为广泛。双酚A对人体的危害双酚A是环境内分泌干扰物之一,摄入过多会导致肥胖、损害肝、肾功能,一定几率引发癌症、内分泌失调等结果。早在2013年,复旦大学研究团队就发现双酚A浓度与儿童体重指数呈正相关,儿童体内双酚A浓度越高,其肥胖程度越高 。如何远离生活中的双酚A双酚A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埋下了巨大隐患,那么如何远离生活中的双酚A?规避双酚A的暴露风险呢? 1. 双酚A通常存在于罐头类食品容器内壁的环氧涂层,食物长时间与容器内壁接触,双酚类物质就会迁移到食物里,进而进入人体。特别是肉类罐头,丰富的油脂更容易使双酚类物质溶出,所以,尽量少食罐头类食物,多吃新鲜食物。 包装罐头容器内壁环氧涂层 2. PC材质的塑料饭盒、水杯、婴儿奶瓶等产品含有BPA的风险很高。在选择塑料容器时可以先查看塑料容器的底部是否有三角标志,如果三角标志中间有一个“7”,同时在下面写着PC,代表该产品的BPA风险较高。选购时尽量选择PPSU、PP等材质或者产品上标有“不含BPA或BPA Free”的商品。 水杯等塑料容器 3. 打印购物小票的热敏纸也有较高的BPA风险。当手指长时间接触热敏纸票据时游离的BPA容易迁移进入人体。因此,尽量不要让儿童接触购物小票等凭条,如不慎接触,接触部位一定要做清洁处理。 热敏纸 国内外法规对BPA管控情况 国家 法规 管控对象 管控要求 欧盟 (EU) NO.10/2011 食品接触产品及原材料 BPA≤0.1mg/kg不得用于生产聚碳酸树脂婴儿奶瓶及饮水杯子或瓶子 (EC)No.1907/2006 REACH附录XVII第66条 热敏纸 BPA≤1 mg/kg 美国 Proposition 65 Section 25805(b) 热敏纸 BPA<10 mg/kg 手机外壳 BPA≤3.0 mg/kg 非食品接触材料 BPA<1mg/kg 餐具产品 BPA<0.1mg/kg 中国 GB 4806.6-2016 食品接触用PC塑料树脂 BPA,SML≤0.6mg/kg 为帮助企业规避原材料中双酚类物质的不合规风险,SGS为您提供BPA、BPB、BPS等双酚类化合物测试服务,欢迎来电咨询。
动物肝脏风味独特、味道鲜美,深受很多人喜爱。但也有人担心,“听说动物肝脏是解毒器官,富集了大量重金属,吃了会中毒。”重金属超标?动物肝脏不能吃?为了一探究竟,我们在商超随机采买了3种常见的动物肝脏——猪肝、鸡肝、鹅肝,分别以GB 5009.12-2017 第二法、GB 5009.123-2014、GB 5009.15-2014、GB 5009.11-2014(第一篇第一法)等测试方法对其铅、铬、镉、类金属砷等四项指标含量进行了测试。检测结果显示:在3种熟制动物肝脏样品中,均未检出铅、铬、总砷三类元素,镉元素的检出值也远远低于GB2762-202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的要求。 总的来说就是,本次检测的肝脏样品中重金属含量均未超标。 所以,“动物肝脏重金属超标”的说法并不严谨。 之所以一些人有这样的误解,是因为觉得动物肝脏作为解毒器官,肯定聚积了很多有害物质。但其实,正常情况下,健康的肝脏可以将有害物质分解后通过肾脏送出体外,自己本身并不会囤积有毒物质。所以,只要是健康动物的肝脏,又通过了安全检测,就不用太担心“重金属超标”的问题。 那什么样的动物肝脏可能是有害的? 1. 发生了病变的动物肝脏 因为一旦发生病变,肝脏就会失去代谢能力,有害物质就会囤积于肝脏。 如果有人食用了这种病变的动物肝脏,就可能同时摄入了其中的有害物质,从而损害健康。 2. 饲料、饮用水中含有超标重金属等污染物的动物的肝脏 动物体内的重金属来源于环境污染,主要通过被污染了的饲料和饮用水摄入。 虽然肝脏具有代谢能力,但如果摄入的重金属含量超过了肝脏的代谢能力,很可能会造成残余重金属在动物肝脏内的富集。 摄入这样的动物肝脏就可能对人体造成伤害。动物肝脏的挑选技巧 1. 从大型商超等正规渠道购买 正规渠道购买的动物肝脏,一般经过了一系列的安全检测,品质相对来说更有保证。 2. 看外观、闻气味 健康的肝脏表面微干或湿润,但不粘手。而且也不会有异味。 3. 看包装 如有包装,应选择包装完好、标识清晰的产品。动物肝脏的食用建议 1. 食用要适量 动物肝脏是铁、锌、维生素A等营养素的良好来源,但同时也含有较高的胆固醇、脂肪。所以,食用时一定要把握好食用量。不建议长期大量食用。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中建议每月可食用动物内脏食物2~3次,且每次不要过多。 2. 彻底烧熟更健康 无论凉拌还是爆炒,一定要将肝脏彻底烧熟,不能过度追求嫩滑的口感。 吃带血水的半生动物肝脏,从安全角度来说隐患较大。 3. 荤素搭配更营养 建议和芹菜、韭菜、菠菜、白菜等高纤维蔬菜搭配着一起吃,既可以降低胆固醇的吸收,又能起到营养互补的作用。
没有玩具的童年是不完整的。但含有有害物质、不合格的“毒玩具”会对孩子造成很大的危害。父母要把好关。2023年上半年,欧盟针对化学及环境危害的玩具召回接近总召回数量的43%,而其中占比最大的的是塑化剂、硼、铅、镉和致敏原的不合规召回。那这些有害物质对孩子都有什么危害?哪些玩具里含有这些有害物质呢?有害物质一:塑化剂塑化剂又名增塑剂,是一种高分子助剂,因其可以增加塑料制品的韧性而被广泛应用在塑料制品中。其中,邻苯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塑化剂。危害: 玩具中的塑化剂可以通过吮吸、食用、汗液接触等方式进入孩子体内。作为一种环境雌激素,塑化剂会引起儿童肥胖、自闭症、男童女性化、女童性早熟等疾病。长期的接触还会危害到儿童的肝脏和肾脏,严重影响身体健康。某些类别的塑化剂甚至具有致癌性。常见的含有塑化剂的玩具: 塑料娃娃、塑料球、手弹的塑料小钢琴和塑料的模型小玩具等。此外,小学生中很流行的盘珠也值得我们关注。一般玩盘手串的人群会倾向于选择玛瑙、菩提等材质的手串来盘,但是大部分孩子们不会讲究材质,他们更倾向于选择几元到十几元色彩鲜艳丰富的珠串,它们的材质大多是塑料。而塑料珠串因为不属于传统意义上的玩具,所以不在玩具测试的标准范围内,往往都是小店出售、没有品质保障的产品。几乎可以肯定地说,这些产品都没有经过玩具的测试标准去评估其安全性。如果经常拿来盘,会有极高的塑化剂暴露风险。有害物质二:重金属铅和镉相比成人,重金属对儿童健康的影响要更大。比如铅,儿童从特定来源摄入的铅含量是成人的4到5倍。 危害: 1. 铅 铅接触会影响到大脑和神经中枢的发育。而且没有已知的安全铅浓度,即使低浓度的长期铅接触也会导致智商下降、注意力涣散、反社会行为增加,还可能会引起贫血、高血压、肾功能损害、免疫毒性及生殖器官的毒性。需要声明的一点是:铅中毒带来的神经和行为影响具有不可逆性。 2. 镉 长期的镉接触主要会导致肾脏损害,会引起钙、磷和维生素D的代谢障碍,进一步导致孩子发育不良、骨质软化和疏松。慢性镉中毒也会导致神经、免疫、生殖系统损害。 常见的含有铅和镉的玩具: 传统的玩具比如徽章、橡皮泥等,未经过玩具标准测试的都可能有铅含量超标的风险。非传统的“玩具”——盘手串,除了上面提到的塑化剂危害,还可能在加入染色剂等其他助剂以增加珠子色泽时引入重金属。有害物质三:硼 硼常添加于史莱姆(假水玩具)中,以增加其延展性。危害: 硼元素会引发脏器的蓄积性中毒。成人摄入1g就会引起中毒,儿童摄入超过5g则会引起死亡。常见的含有硼的玩具: 很多玩具店都在卖的“鼻涕虫”、“水晶泥”,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史莱姆(音译来自于silme),也叫假水玩具,其中就含有硼。因其可以像水一样在手上流动,再加上颜色鲜艳丰富,所以很吸引小朋友。在之前的推文中就提到过,央视送检的9款14批次的史莱姆玩具,检测结果显示均硼元素超标。《被央视点名的“假水”玩具有多危险?不仅小孩,成人也会中招!》这是因为史莱姆的重要的原料之一就是保水剂硼砂,所以才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和延展性。但也正因如此,它含有的硼元素含量很容易超标。小朋友在玩史莱姆的过程中一定会有汗液接触,还可能会舔食或者误吞,所以有极高的硼暴露风险。有害物质四:致敏原玩具中常见的致敏原有甲基异噻唑啉酮(MI)、甲基氯异噻唑啉酮(MCI)、苯并异噻唑啉酮和甲醛等。危害: 上述防腐剂或抑菌剂等致敏原具有强致敏性,会引起过敏性接触性皮炎。如果家长们发现小朋友总是不明原因地过敏,很可能就是玩具中的致敏原所致。常见的含有致敏原的玩具: 欧盟最近召回的手指画颜料、泡泡胶、印章等玩具,就含有致敏原,也都是孩子们在玩的时候会直接接触皮肤的玩具。怎样挑选放心、安全的玩具?1. 从商场等正规渠道购买;2. 尽量买大品牌的产品;3. 选经过安全检测的、有检测证书或认证标志的产品。
奶酪,是西方餐桌上永恒的存在。其中,经过6-12个月甚至更长时间熟成的干酪更是欧美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欧洲人日常生活中必备的食物。这些年,营养丰富的干酪也逐渐进入中国的平常人家中。以其方便、营养、美味、适用人群广的特性成为休闲零食的突起军。除了天然的干酪,市面上也充斥着大量包装诱人、口味繁多的再制奶酪。同样是干酪,那天然与再制的有什么区别?干酪是什么?“干酪”是指成熟或未成熟的软质、半硬质、硬质或特硬质、可有包衣的乳制品,其中乳清蛋白/酪蛋白的比例不超过牛(或其他奶畜)乳中的相应比例(乳清干酪除外),这在我国GB 5420-202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干酪》中有明确的定义。通俗一点来讲,干酪一般是以生乳(大多数为生牛乳)、稀奶油等为主要原料,经凝乳酶或其他凝乳剂凝乳,并排出部分乳清而制成的新鲜或经发酵成熟的产品。我们通常俗称的“芝士”,一般是指干酪。“芝士”即Cheese的音译,也可称之为“奶酪”。再制干酪和干酪制品又是什么?根据现行的GB 25192-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再制干酪》,“再制干酪”是以干酪(比例大于15%)为主要原料,加入乳化盐,添加或不添加其他原料,经加热、搅拌、乳化等工艺制程的产品。但在2022年6月30日最新发布的GB 25192-202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再制干酪和干酪制品》中对“再制干酪”又给出了新的定义,“再制干酪”是指以干酪(比例大于50%)为主要原料,添加其他原料,添加或不添加食品添加剂和营养强化剂,经加热、搅拌、乳化(干燥)等工艺制程的产品。值得说明的是,这一新版标准将于2022年12月30日正式实施,在新标准中首次提出了“干酪制品”的概念,那什么是“干酪制品”呢?“干酪制品”是指以干酪(比例15%~50%)为主要原料,添加其他原料,添加或不添加食品添加剂和营养强化剂,经加热、搅拌、乳化(干燥)等工艺制程的产品。由此可见,再制干酪和干酪制品主要是通过产品中“干酪的含量比例”来进行区别。在未来产品中干酪含量若达不到50%的只能称之为干酪制品了。比如:深受小朋友们喜爱的“奶酪棒”一般也就是我们这里说的再制干酪或者干酪制品。干酪、再制干酪和干酪制品的区别是什么?由此可见,干酪就是我们常说的天然奶酪或者原制奶酪,原制奶酪的成分很简单,就是以奶、食用盐、凝乳酶、菌类组成,而再制干酪和干酪制品则是在原制奶酪的基础上进行再加工,添加了水、糖分、奶油以及香精、增稠剂、防腐剂等添加剂制成的。干酪和再制干酪的营养和价值干酪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等成分,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发酵乳制品。更厉害的是,干酪的乳糖非常低。乳糖在干酪的制作过程中大部分随乳清排除,剩余的乳糖在干酪发酵成熟过程中部分或全部被转化为乳酸,因此干酪中几乎不含乳糖。所以,乳糖不耐受人群也可以放心吃,再也不用担心拉肚串稀!再制干酪是以干酪为原料,其营养成分除不及干酪那么丰富,但是其在制备过程中添加了各种特色配料,加上特有的加工技术,消除了天然干酪的发酵味道,其味道和口感更丰富多样,更符合国人的口味,尤其受到广大青少年的喜爱。消费小贴士市场上奶酪产品形形色色、琳琅满目,消费者在购买时一定要擦亮眼睛,不要被花花绿绿的包装所蒙蔽,可以结合产品的配料表、贮存条件等来判断其到底是哪种产品。可参考如下表:同时,特别强调,一定要学会看清楚产品包装上所标示的真实属性的食品名称,来确定产品是干酪、再制干酪还是干酪制品。消费者可以再结合自身的实际需要进行理性消费。最后,再告诉大家奶酪的一个大缺点:太太太好吃了,真的一不小心就会吃多,面对奶酪的诱惑,一定要控制住自己啊! 参考文献 [1]GB 5420-202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干酪 [2]GB 25192-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再制干酪 [3]GB 25192-202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再制干酪和干酪制品 [4]我国干酪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2011 年第 10 卷第 22 期
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组织的2019年全国学生常见病和健康影响因素监测与干预结果显示,中小学生总的脊柱弯曲异常检出率为2.8%,初中、高中阶段增长更快。为加强儿童青少年脊柱弯曲异常防控工作,疾控局组织编写的《儿童青少年脊柱弯曲异常防控技术指南》中提到,家庭要帮助学生正确选择及使用背包。与此同时,美国儿科学会(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的育儿网站HealthyChildren.org背包安全专题介绍中提及,虽然目前没有证据显示书包会导致脊柱侧弯等脊柱长期问题,但是错误使用背包可能会导致孩子背、肩、颈等部位的疼痛,同时呼吁尽早养成正确使用背包的习惯,来降低背部劳损和疼痛。随着国内外对儿童脊柱发育健康问题关注的持续提升,且均提到了书包,给孩子使用真正具有“减压、减负”功能,有效保护儿童脊柱发育的产品成为了越来越多家长的共识。多因素驱动下,儿童减负书包(也有称之为儿童护脊书包,关于是否护脊本文不做展开)这一书包细分赛道爆发式发展,减负书包成为近几年书包市场的主流消费趋势,使用“护脊”“减负”两个词汇往往可以获取更多的流量。 减负书包如何“减负”?书包对人体产生的压力主要来自其重力,从力学角度而言,力是不会凭空消失的。市场上所流通的减负书包通常是指基于人体工程学原理,通过调整优化书包背负时的负荷分布情况,避免局部负荷过度集中,以达到减少肩部负荷,保护肩部和脊柱发育的目的而进行特殊设计的功能性书包。即通过符合人体生理结构的设计,合理分散压力,以达到减负的效果。当书包同时满足自重小、肩部压强小、压力分布均匀、重心稳定四个条件时,通常会具备一定的减负效果。 如何证实书包的减负性能?自证往往缺乏说服力,通过第三方检验或认证可以一定程度上支撑“减负”宣传。目前,最为常见的减负宣传是采用动态有效减负百分比来展示产品压力减少的程度,通过测量不同运动状态下产品相对基准产品的肩部压强减少比例来表征减负性能。 如上图所示,SGS曾对市售的常见儿童减负书包进行过测试。结果表明,增加肩部受力面积确实可以相对减少肩部压强,从而缓解肩部的疲劳,不过,人的肩宽有限,可减的肩部压力有限。如前面提到的,除了肩部压强小,书包还需要满足自重小、压力分布均匀、重心稳定的条件才能达到一定的减负效果。为提高减负性能,市面上销售的减负书包通常还会结合胸扣、腰扣、背部人体工程学设计、功能分区等方式,以增加书包与背部的贴合,增大身体接触面积,分散压力,稳定重心。因此,减负效果除了用肩部压强的相对减少比例来表征,压力分布的均匀性也至关重要。 除此之外,减负书包的核心是基于人体工程学所设计的产品,且产品使用对象为未成年人,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未成年人对减负性能的感知还受人体尺寸、心理状态、背负习惯等因素影响。同时,减负书包的规格、重量、外观设计、安全性和可靠性同样影响其减负性能的有效发挥。因此,全面有效的减负性能评价,应以人体工程学、心理学、人体测量学等学科为基础,由足够数量的使用对象完成模拟使用场景的背负任务,综合客观压力测量与主观评价,通过数据统计得出评价结果。 SGS能做什么?SGS是首个儿童减负书包团体标准T/CAB 0115-2021《儿童书包》的起草单位,也是天猫所发起的“护脊联盟”联合创始单位之一。已为多个知名企业、电商平台提供定制化减负性能评价、认证服务以及解决方案。SGS可以为书包、户外背包等功能性背包产品提供如下服务,助力“减负”宣传更有据可依: 号型规格数据库建设:采集目标用户背包相关关键人体尺寸,帮助企业建立更符合人体工程学的背包号型规格数据库。通过用户体验及客观数据测量,验证分号段设计产品的有效性。 设计评估服务:根据背包产品的设计卖点,设计验证试验,通过客观数据结合用户体验,全面评估设计样的卖点,并给出设计建议,助力企业设计更符合人体生理结构的产品。 标准化服务:提供企业标准、团体标准研制服务,助力企业打造适合自身产品的标准,规范产品的减负性能,让“减负”宣传更有据可依。 产品减负性能综合评价:招募用户在不同背负压力情景下进行典型背负任务,通过客观压力测量和主观评价,获得减负综合评价,助力企业了解用户对产品的减负感知水平,证实产品所宣称的减负性能质量水平。 比较评价服务:招募用户对多款产品或同款产品不同号段开展同等条件的背负任务,通过数据间的比较,帮助了解产品间的减负水平差异。 减负认证服务:SGS独立慧鉴产品认证服务,通过实验室数据证优、图片视频直观展示的方式,助力企业凸显背包产品差异化优势,帮助消费者增强对产品品质的信心,优化购买决策。
本期要点: 01 人体为什么需要补充益生菌? 02 益生菌可以从哪些渠道获取? 03 所有益生菌都可添加在食品中吗? 04 益生菌怎么选? 05 益生菌能长期吃吗? 01 人体为什么需要补充益生菌? 益生菌指的是当摄取足够数量时,对宿主健康有益的活的微生物。 根据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益生菌分会发布的《益生菌的科学共识(2020年版)》,益生菌最主要核心特征是有益健康的功能属性,这是建立在科学严谨的临床试验评价和循证医学证据基础上的。 目前已有近万篇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对不同益生菌菌株的各种功能进行了研究, 已证实益生菌的核心功能是改善人体胃肠道健康,如平衡肠道菌群、缓解肠道炎症、缓解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等。 所以,某些处于亚健康或疾病状态的人群,可适当补充益生菌,来调节肠道,保持身体健康。比如: 此外,有文献研究表明,益生菌具有缓解肥胖症状的作用。如果是因为消化不良、肠道菌群失调导致肥胖的人群,食用益生菌,可使其肥胖达到一定程度上的改善。 02 益生菌可以从哪些渠道获取? 我们可以从益生菌食品、一些植物的发酵物和医学制剂中获取益生菌。其中,益生菌食品是最常见的来源。益生菌食品,指的是添加了益生菌、并且在保质期内益生菌活菌总数达到一定水平的食品。 我们身边的益生菌食品: 1. 发酵乳制品:酸奶、活菌型乳酸菌饮料和奶酪等。 2. 益生菌类保健食品 目前,我国已获批的益生菌类保健食品的功能主要集中在增强免疫力和调节肠道菌群。常见产品形式包括粉剂、胶囊、片剂等。大家在购买时,可以查看产品标签或说明书了解其功能,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 3. 婴幼儿配方食品:奶粉、溶豆、泡芙等。 03 所有益生菌都可添加在食品中吗? 并不是。 只有国家卫生行政部门发布的可用于食品的菌种(株),才能添加在食品中。具体的菌种名单,可以查询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关于《可用于食品的菌种名单》和《可用于婴幼儿食品的菌种名单》更新的公告”。 根据公告规定,可用于食品的菌种,包括双歧杆菌属、乳杆菌属、乳酪杆菌属、链球菌属、乳球菌属等17个种属,共38个菌种。市场上比较常见的是乳酸菌类,如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嗜酸乳杆菌、鼠李糖乳酪杆菌等。 可用于婴幼儿食品的菌种,包括嗜酸乳杆菌NCFM*、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Bi-07、鼠李糖乳酪杆菌GG等14个菌株。需要注意的是,名单中部分菌株,仅限用于1岁以上幼儿的食品中。04 益生菌怎么选?1. 看菌种和菌株号 关注食品标签上关于菌种的名称,是否属于卫生健康委公布的可用于食品或婴幼儿食品的菌种。尤其对于婴幼儿食品,添加的菌种都有明确的菌株号。菌株号相当于益生菌的“身份证号”,不同的菌株号代表了不同的功效。比如婴儿双歧杆菌R0033具有婴幼儿保健、调整肠道菌群失调、治疗肠功能紊乱、腹泻病的功效。而鼠李糖乳酪杆菌GG则有助于增强肠道的屏障、缓解过敏症状、降低过敏性鼻炎和湿疹的风险。 2. 看数量 按照相关标准的规定,益生菌在保质期内,应达到一定的数量。比如: 发酵后未经热处理的发酵乳,以及添加乳酸菌的活菌型饮料产品,乳酸菌数应≥106CFU/g。 活菌类益生菌保健食品,在其保质期内活菌数目不得少于106CFU/mL(g)。 活菌数量越多,补充效果越好。 3. 看活性状态 益生菌的功效发挥应以活菌为先决条件。虽然不排除灭菌型产品的健康功效源于死菌或及代谢产物,比如后生元类,但仍有待进一步科学研究。但益生菌很容易因受热而失活或者活性降低,所以一定要注意其储存温度,不能超过40℃。一般益生菌食品都会在标签上标示贮存条件,照做即可。比如超市的低温酸奶,应冷藏储存。05 益生菌能长期吃吗?不建议。 免疫力低下、消化不良、肠炎、消化功能减退的人群,可在医生的指导下补充益生菌,达到健康状态后就不必再补充了。如果体内的益生菌足够,肠道菌群已经达到了平衡,还额外长期摄入益生菌的话,反而有可能会导致体内现有的菌群失衡,更容易生病。
随着智能家电的普及,洗碗机已经被越来越多的用户所青睐但在解放双手的同时,不少消费者也发现有些餐厨具会在洗碗机洗涤后出现掉色、变形、生锈等问题。所以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在选购餐厨具的时候会看是否有“适用于洗碗机洗涤”的宣称。那么企业如何来证明自己的产品适用于洗碗机洗涤呢?适用于洗碗机洗涤的产品应该具备哪些性能呢?这些,都可以交给SGS来协助企业进行专业的“洗碗机测试”。SGS拥有欧盟、加拿大、中国等市场的标准方法的洗碗机测试能力,此外还可以为客户定制测试方案。适用于洗碗机洗涤的产品主要需要具备以下性能:01 耐高温性 洗碗机常规洗涤程序最高温约65℃,带高温消毒的程序温度会更高,如果产品材料不耐高温,则可能发生洗涤后变形的问题。 02 耐洗涤剂腐蚀性 有些洗涤剂呈酸性或碱性,有一定的腐蚀性,产品最好选用耐酸、碱的材料,或者标签说明只能用中性洗涤剂。 03 印刷图案耐水冲刷性洗碗机洗涤的时候有一定的水压,如果印刷图案附着力不好,则可能在洗涤过程中脱落。作为国际公认的测试、检验和认证机构,SGS将利用先进的设施和技术,提供定制化专家服务帮助改善您的业务、助力您的产品合规,欢迎大家垂询。
上班伏案办公,下班葛优躺玩手机,周末靠沙发上又是一天。总是低着头,让你的颈椎承受了很大的压力。如果你总是失眠、头痛、头晕、恶心还四肢麻木,说明可能是颈椎出了问题。你可以考虑换个枕头。一个好枕头不仅有助于舒缓颈椎的压力,还可以提高我们的睡眠质量。但目前市面上枕头种类繁多,到底什么样的枕头才能算作“好枕头”、适合自己呢?今天小S老师将从高度、软硬、材质等方面分享一下枕头应该怎么选。一、枕头的高度医学研究表明,枕头高度应该作为选择枕头的第一要素。通常来说,枕头太高会导致打鼾,太低会损伤颈椎,因此选择合适高度的枕头尤为重要。我们经常听到“仰睡一拳高,侧睡一拳半”的说法,但在实际选购时,枕头的具体高度应以人睡在枕头上面使其塌陷后的高度而定,这与枕头的材质、柔软程度有关。真人实验表明,最舒适的枕头高度应该是无论侧睡或者仰睡,都要保持头、颈、脊椎在一条直线上。选购枕头时,最好能亲身体验一下。 二、枕头的软硬枕头虽然名字叫做枕“头”,但它的实际作用应该是在我们躺下时填充脖颈部位的空隙。这样才能让颈部和头部得到有效的支撑和彻底的放松,而且也有利于颈椎生理弧度的维持。如果我们选用过硬的枕头,会使颈部与枕头的接触面积变小,增加颈椎的压力,使颈部肌肉疲劳。而过软的枕头会让人在躺下的时候,头部完全陷进枕头里,颈椎被迫保持过度仰伸的状态,容易加重颈椎劳损,还会影响头颈部血液循环。所以通常情况下,除有特殊需求的人群外,软硬适中、不易塌陷、能够完美支撑整个头颈的枕头才是最好的选择。三、枕头的材质目前市面上各种不同材质的枕头琳琅满目,各有优缺点: 1. 化纤枕 优点:材质轻巧、保暖性好、易于清洗,价格也实惠。 缺点:①缺乏回弹性和支撑性,容易变形,无法较好地支撑颈部。②吸湿性和透气性差,用久了容易结块。 适合:肩颈健康的人。 2. 羽绒枕 优点:一般以鸭绒或鹅绒为填充物,可以锁住空气,蓬松性好、保暖性好、回弹性较好、舒适度高。 缺点:支撑力度略有不足,对于肩颈有问题的人来说不太友好。而且质量好的羽绒枕一般价格较高。 适合:肩颈健康的人。 3. 荞麦枕 优点:常以荞麦、绿豆、决明子等天然植物种子为填充物,①可以通过增减填充量调节枕头高度。②睡感偏硬、支撑度好、透气性佳,价格实惠。 缺点:①使用过程中随着头部的移动会产生噪音。②不便于清洗。在使用时要注意经常暴晒,否则容易受潮变质,滋生细菌。 适合:对噪音不敏感、且肩颈不舒爽的人。 4. 乳胶枕 优点:由天然乳胶、合成乳胶或天然乳胶和合成乳胶并用的混合乳胶作为主体材料经过发泡、定型等工序制作而成,①透气性好、弹性高、支撑力适中。②可以直接手洗。 缺点:①有一定气味。②不能暴晒,否则会影响使用寿命。③一般价格较高,如果预算有限可以考虑混合乳胶枕。 适合:颈椎不好的人。 5. 软管枕 优点:①通常以PE软管为填充物,最大的优势是“可流动性”—— 枕头中的软管填充物在压力作用下,会向四周“流动”,让枕头重新塑型适应人体,从而起到更好的支撑作用。②透气性好。③可以通过增减填充物来调整高度。④可直接水洗清洁。 缺点:①重量较重。②使用过程中随着头部的移动会产生一些噪音。 适合:对噪音不敏感、且颈椎不好的人。 总而言之,不同的人对枕头高低软硬程度的需求不同,对枕头噪音和气味的耐受程度也不同。所以在挑选枕头时,最好亲自试用一下再做决定,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另外,枕头在经过长时间使用之后弹性变差、尘螨问题以及色变等情况普遍,建议大家每两年更换一次枕头。
保温杯泡枸杞已然不能满足当代年轻人的养生需求。鱼油、维生素、护眼素……各种保健品成为了社畜新宠。01 人体为什么需要补充鱼油?鱼油的有效成分是omega-3(即ω-3)不饱和脂肪酸,这是一类人体的必需脂肪酸,是皮肤、视网膜、心血管、大脑神经等正常运作不可或缺的物质,如果缺乏可能造成炎症或心血管等方面的问题。但人体无法自己合成ω-3,只能从深海鱼、藻类等食物中获取。当日常饮食以植物性食物为主时,很难获取足够的量。尤其是习惯使用植物油烹调,易导致摄入ω-3和ω-6的油脂比例失衡。所以通过鱼油摄取DHA和EPA等ω-3不饱和脂肪酸,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那长期吃鱼油,身体会发生哪些变化?02 网传的鱼油8大功效是真的吗? 1. 降血压、降血脂、软化血管? 真的。 鱼油中富含的ω-3不饱和脂肪酸可以通过降低血中的低密度蛋白胆固醇(LDL),有效降低血脂,改善血液微循环;同时抑制血小板聚集、延长凝血时间,降低血液黏度、血栓风险,促进心血管健康。 根据哈佛大学医学院的研究团队做的系统回顾研究,服用ω-3补充剂后,心梗风险降低8%,冠心病死亡风险降低8%,心血管疾病总风险降低3%[1]。 2. 提高记忆力、专注力? 真的。 鱼油中的DHA作为大脑神经细胞膜中的重要成分,能帮助改善大脑神经功能。过往研究表明,持续服用适量鱼油对老年人的学习能力和记忆力有积极作用,对于胎儿大脑发育、儿童注意力测试表现也有一定的提升[2]。 3. 治疗抑郁症? 真的。 鱼油中的EPA参与大脑的情绪控制调节过程。2016年的一项综述表明,ω-3特别是EPA含量高的配方对于重度抑郁障碍的患者起到了积极的影响[3]。 4. 缓解眼疲劳? 真的。 鱼油中富含的ω-3是视网膜的重要组成成分,可以帮助增强视网膜反射能力,对于用眼过度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5. 皮肤变得湿润有光泽、痘痘减少? 真的。 多项研究发现,DHA参与维持皮肤屏障功能,抑制炎症相关细胞因子,调节免疫细胞,从而预防和治疗特应性皮炎。Wiese等研究发现,每日喂食24mg/kg DHA后,小鼠皮炎症状明显改善。另外,ω-3不饱和脂肪酸对创伤愈合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4]。 6. 长个子? 看年龄。 鱼油作为一种油脂,会利于脂溶性维生素VD的溶解和吸收,从而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但一般20岁以上的成年人对钙的吸收率也会随着年龄增长逐渐下降,20-25岁身高会趋于稳定,后续再长个子的可能性较小。 7. 改善睡眠?觉多? 假的。 研究表明,鱼油中的ω-3不饱和脂肪酸对小鼠的直接睡眠时长和睡眠质量没有影响。除此之外,没有相关的临床研究证明鱼油中的ω-3能改善睡眠。 8. 减少脱发? 假的。 一些网友给自家的宠物补充鱼油后,发现其毛发变得顺滑油亮、不容易掉毛了。就幻想自己吃了也可以减少脱发。但其实,没有直接证据表明鱼油或ω-3脂肪酸对脱发有改善作用。相反,长期过量摄入油脂可能导致油脂分泌过盛,从而影响头皮毛囊健康。03 如何买对鱼油? 1. 看DHA、EPA的含量和配比 许多试验结果表明:鱼油的有效成分是EPA和DHA,其含量越高,鱼油的功效就越好。 配比上,如果是用于正常保健,EPA:DHA是3:2或者2:1都可。 如果是中老年三高人群,建议买EPA高、DHA低的。 如果是用于改善记忆力,建议买DHA高的。 2. 看油脂结构 从油脂结构看,鱼油一般分为三种类型:乙酯型(EE)、甘油三酯型(TG)和重构甘油三酯型(rTG)。多项研究表明,rTG的生物利用度最高、吸收性最好,TG次之,EE较低。 3. 深海鱼油比其他种类的好? 不同的鱼类提供的鱼油质量和数量不同。一般来说,深海鱼油中的ω-3含量比较高,价格也会比其他鱼油高。 4. 有腥味和无腥味鱼油,营养价值有区别吗? 没有区别。 市面上常常看到一些标示了“无腥味鱼油 (odourless fish oil)”的产品。它们和一般的鱼油相比几乎尝不出鱼腥味,帮消费者免去了服用和打嗝泛味的困扰。 鱼油的腥味来源于鱼油氧化产生的小分子醛、酮、醇和挥发性有机酸等物质。无腥味鱼油的生产主要通过一些加工工艺处理,如蒸馏和过滤,帮助去除一些腥味物质。在鱼油提取前,鱼肉原料的新鲜度、杂质含量也对鱼油腥味程度有一定的影响。新鲜度高的鱼油,加上抗氧化剂减缓氧化,深色避光的密封包装,可以很大程度降低产品的鱼腥味。 经过无鱼腥味处理过的鱼油,可能会减少一些挥发性物质,但营养成分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仍然可以依据其标示的营养成分表来进行对比选择。 5. 鱼油和鱼肝油是同一个东西吗? 不是同一个东西,别买错了。 鱼油和鱼肝油的区别,一是来源,二是主要成分。鱼油是从整个鱼体提取出来的全部油脂类物质的总称,主要成分是ω-3不饱和脂肪酸。鱼肝油则是从鱼肝中提取出来的油脂,主要成分是维生素A和维生素D,也会含有少量的EPA和DHA,多用于维生素A和维生素D的缺乏症。04 如何吃对鱼油? 1. 每天应该吃多少? 中国营养学会发布的《中国营养科学全书》中提出,对于一般成年人而言,在脂肪提供能量满足其所需总能量摄入的20~30%的条件下,ω-6和ω-3的比例应在4:1~6:1。我国推荐成年人DHA+EPA的宏量营养素可接受范围为0.25~2.0g/d。欧洲食品安全局的科学意见指出,根据目前观察,成人长期摄入每天5g以内的ω-3都应该时安全的[5]。 建议按照说明书或咨询医师进行服用,切忌因不见效果而擅自加大用量,增加身体代谢负担。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日常饮食已经摄入了足够的鱼类、藻类和其他提供ω-3的食物,就无需额外补充鱼油了。 2. 可以长期吃吗?会伤肝吗? 适量地补充鱼油不会对肝脏造成伤害。但如果长期过量摄入鱼油,可能增加肝脏中脂肪的积累,严重者可能导致脂肪肝。所以,应遵循产品标示的推荐用量,或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3. 鱼油氧化了还能吃吗?如何辨别是否氧化?怎样避免? 严重氧化的鱼油,不能吃。 市售鱼油的氧化状态都应符合相应产品标准的要求[5],但问题在于,鱼油开封后氧化是非常快的。严重氧化的鱼油不仅营养价值降低,而且会产生自由基和过氧化物,长期摄入可能会引发炎症。所以如果发现鱼油有氧化变质的迹象,应尽量避免食用。 如果鱼油出现以下迹象,说明已变质: 1)出现酸败异味; 2)颜色变深,变得混浊,出现沉淀物; 3)理化检测结果显示,酸值、过氧化值过高。 开封后储存在阴凉、干燥、避光的环境中以减缓鱼油氧化,如果吃得慢也可以冷藏保存。 参考文献: [1] 王新颖 黎介寿,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影响炎症和免疫功能的基础研究,《肠外与肠内营养》 2007, 14(01),54-57 [2] 肖玫,欧志强,深海鱼油中两种脂肪(EPA和DHA)的生理功效及机理的研究进展,《食品科学》2005年08, 504-508 [3] Mocking RJ et al., Meta-analysis and meta-regression of omega-3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 supplementation for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Translation Psychiatry, 2016 Mar 15, vol.6, no. 3 [4] 申抒展等,n-3多不饱和脂肪酸在皮肤疾病中的作用及机制,《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22, 36(09) [5] 《鱼油的循证Q&A:重金属?氧化?剂量?过敏?EPA还是DHA?》,知乎,2020.11.14